光束汽車,長城寶馬開創(chuàng)中國新能源合資新樣本
作者丨李安定(網上車市社長,新華社高級記者)
本文全文共2414字,閱讀全文約需5分鐘。
最有質量的合資,魏建軍如此定義長城與寶馬合資的“光束汽車”。
正是基于這樣的雄心,盡管有寶馬、MINI兩大金字招牌作為“備選項”,長城仍選擇另起爐灶成立“光束汽車有限公司“。作為經過市場錘煉的民營企業(yè),長城明白”光束“固然無法借力寶馬、MINI的品牌效應,卻也為平等對話、攜手共進提供了前提。
“不依賴,看長遠”,這正是沒有股比保護后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所需要的市場化精神。
1.后補貼時代強強聯(lián)合
“以前長城不是不想合資,但是長城不是央企不是國企,國家安排合資輪不到我們。這次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營企業(yè)的合資,是最有質量的合資。”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長城寶馬簽約媒體座談會上強調,“這也是深入改革的成果。”
中國汽車產業(yè)高速興起的大背景正是改革開放,無論是上汽大眾的合資,吉利收購沃爾沃,都是開歷史先河的創(chuàng)新之舉。在新能源汽車取消股比限制的背景下,長城與寶馬選擇1:1持股合資,則正是基于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邁向市場化的清醒認識。
當光束汽車的首款產品在2021年推出時,補貼已全面退坡,雙積分和車船稅減免等政策的前景也并不明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完全進入資金、技術、運營等多維度的全方位市場化競爭。
從這一角度觀察長城,作為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長城一直以高利潤率著稱,2017年底資產總計達1105.47億元。技術上,其自主研發(fā)了具有連續(xù)可變氣門升程技術的1.5GDIT發(fā)動機,以及國內首款七速濕式雙離合變速器,并形成了“3DP”的品牌安全理念。而長城內部的廉潔與運營效率更是業(yè)內的標桿案例。
也正是基于此,長城目前構筑起了哈弗、長城、WEY和歐拉四大品牌矩陣,并在2016年邁入了百萬輛級,哈弗H6更是成為現象級產品。
資金、技術、能力、用戶體量使長城成為中國最有希望的兩大民營自主品牌之一,也成為已在全球新能源市場進行前期摸索過的寶馬,沒有牽手國企、央企,而最終選擇與長城合作的原因。
2.不選代工選合資
“我們有點像是自由戀愛,先搬到一起住,然后再舉行婚禮,事都已經在辦了;我們在一起有兩年多的時間,簽約好像是一個訂婚儀式。”
通過魏建軍的描述,我們更容易理解為何去年長城代工MINI的消息,最終落地為成立合資公司。“自由戀愛”最大的好處便是在于通過磨合,先找到最佳合作方式,減少“先結婚后戀愛”中帶來的糾錯成本,并能發(fā)現新優(yōu)點。光束汽車將主要專注于研發(fā)和生產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采購工作。而在“戀愛“期間,長城與寶馬已在產品研發(fā)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魏建軍表示,在研發(fā)上,未來寶馬將主要發(fā)揮在電驅動模塊方面的特長,而長城則主攻電池技術和生產。“知識產權上我們出多少寶馬出多少,大家對等。”“光束汽車的產品研發(fā),責任是由雙方承擔。”
“對等“與”共同承擔“意味著光束汽車的股東雙方在合作核心領域,已告別過去合資企業(yè)的話語權之爭。
之所以能夠平等對話,在于百萬輛級的長城在新能源領域也不是新手。其在三電核心技術上的投資已超過10億元,已經建成電芯、機理分析、PACK、BMS試制試驗室以及電池試制車間、試驗中心、分析中心等;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也在緊張籌建之中。
目前,長城自有的高端品牌WEY和新能源品牌“歐拉“,都已擁有全新的新能源架構平臺,摒棄了補貼導向下“油改電”的做法。而研發(fā)入手的正向產品開發(fā)理念,則使長城得以與國際主流汽車品牌站在了同一個對話平臺上。
無論是擁有戀愛期,還是合作研發(fā)先行,長城與寶馬的合資顯示出中國汽車工業(yè)近三十年的成績。一批能夠與跨國車企平等對話、三觀一致的企業(yè)已經誕生,后續(xù)的產品與服務則成為順理成章的動作。
盡管剛剛簽約,光束汽車第一款全新品牌的產品已確定定位于緊湊型SUV,續(xù)航里程達到500公里,同時具備空間大、耗電量低、整車質量輕等產品優(yōu)勢,將于2021年推出。隨后,MINI的首款國產新能源產品也將落地。銷售渠道方面,MINI品牌車型由寶馬現有渠道銷售,新品牌產品則由長城渠道銷售。
3.這束光的想象力
長城與寶馬牽手,這樣的案例放在十年前是許多人難以想象的。而這正是市場化下,自由競爭、自由選擇的魅力。也證明了,長城并不是外界傳言,因循守舊的企業(yè)。
“長城確實在初期階段采用業(yè)務管控型管理模式,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作用。但企業(yè)再大就不適應這個模式了。“魏建軍表示,“除了積極探索企業(yè)轉型之外,長城在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尋求企業(yè)的開放,與寶馬合資也是開放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寶馬對尋求開放的長城意味著什么?對此有另一個案例值得參考。
時下已是全球前三大動力電池供應商,中國最紅的獨角獸企業(yè)寧德時代,其從消費類電子產品電池向汽車動力電池領域轉型時,正是從與華晨寶馬之諾車型的合作開始。寶馬與寧德時代進行了從電池的研發(fā)、標準、生產、回收等全鏈條的深度協(xié)作,不僅推動其實現轉型,且使其能夠對接大眾、奔馳等國際一流品牌的供應標準,可謂寧德時代發(fā)展的第一推手。
寧德時代證明,KNOWHOW不是一流國際車企的唯一優(yōu)勢,有遠見的一線中國車企已跳出傳統(tǒng)思維。吉利與沃爾沃成立技術合資公司,采用國際通行的市場化模式來交流技術;傳祺則通過對豐田生產方式的總結,產生了廣汽生產方式,助力其成為中國品牌的黑馬。
光束汽車作為強強聯(lián)合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其研發(fā)流程、產品標準,生產環(huán)節(jié)都將立足于雙方股東的優(yōu)勢基礎之上,并面向全球化戰(zhàn)略。在轉型開放中的長城,將從光束當中汲取諸多寶貴的經驗與理念化為己用,而開放的長城又將從中汲取什么樣的力量值得全行業(yè)期待。
學習與進化已經開始。魏建軍表示:“我們從中(與寶馬的合資過程)學習到了這些知名公司做事的標準和流程,包括一些獨有的技術,對全球車型的理解,收獲很大,也確實促使我們團隊的進步。”
回到命名,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吉利與沃爾沃的”時空“,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品牌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更有想象力的語匯命名具有重要意義的全新品牌。當股比放開進入倒計時,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走向市場化的背景下,“保護出笨蛋,競爭出高手”的道理如此明顯。
競爭中,中國品牌的光束將照亮怎么樣的時空?我們拭目以待。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