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級匯報,大眾ID.7偽裝車試駕
披著花花的外衣,ID.7還在試圖遮擋的不僅僅是車身細節(jié),還有大眾用B級電動車挑戰(zhàn)奔馳EQE的野心。
在歐洲電動車的新戰(zhàn)場上,德國幾個巨頭打亂了。為啥這么說,大家可以看看各自的產(chǎn)品線。面對奔馳的EQE和EQS寶馬沒有完全接招,奧迪的e-tron GT定位又相對小眾。這次大眾的ID.7又用B級車的定位做出C級車的尺寸,主打性價比來讓這個亂戰(zhàn)變得更激烈。
ID.7被大眾定義為電動車的旗艦車型,但它并非電動輝騰,亦非電動帕薩特,而是在兩者之間越級而生。在大眾給我們的媒體資料里,赫然寫道“ID.7是未來的?份證,目標客戶是歐洲、亞洲和北美中上階層群體 ”。
由于其尺?、?品質外觀和先進的技術特性,ID.7已經(jīng)?常接近C級。在歐洲售賣的ID.7?4,961毫?。2,966毫?的?軸距延伸在商務艙?型的前端和后端之間。這為乘客創(chuàng)造了充?的空間、容量為532升的?李箱。這一串讓人驚訝的數(shù)字證明了為何眼前這臺ID.7有著驚人的氣場,換句話說就是大氣!
外形
盡管試駕車被二維碼像素偽裝起來,從但是ID.7的比例,我已經(jīng)能大概從空氣動力學角度判斷出風阻系數(shù)大概在0.23左右,這對增加ID.7的續(xù)航里程大有裨益。即便只看輪廓,也很容易辨認出發(fā)動機蓋的低前緣,?度平坦的擋?玻璃、??仍然像雙?轎跑?的?頂線,以及略微向內收的后端的腰線邊緣。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具有出?空?動?學特性的基本??形式。
?乎完全封閉的前臉展示了ID.7是一部純電動車。僅在下部區(qū)域有中央冷卻進??和側?進??。這些進??被稱為?幕,中央冷卻進??后?的散熱器百葉窗雖然看不?的,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旦不需要冷卻空?,它就會?動關閉。
在ID.7??下部,可以很容易地辨認出 ID.7 醒?的喇叭形側包圍。它們可防?空?流?光滑的??底部區(qū)域和后輪胎,從?優(yōu)化空?動?學。在后部,保險杠下?的擴散器確保?流的最佳路徑。空?動?學優(yōu)化設計還包括外后視鏡和最?20英?合?輪轂的設計。這些措施都會降低能耗并增加續(xù)航?程。
內飾
坐到車內,ID.7提供了家族化的簡約氛圍,和ID家族其他車型一樣,ID.7沒有用過多的屏幕來營造科技感,而是用一款15英寸主屏承載了大部分功能,在屏幕下方還保留了單獨控制車內溫度和多媒體音量的滑動條。主儀表板只有窄窄一條,而且還直接采用增強抬頭顯示方式這種設計可以讓駕駛員把精力集中在路面上。
大眾的電動車體系里,從來不拼屏幕的尺寸和數(shù)量,我們把這看作一種克制。好的科技是讓駕駛變得更方便,而不是用車來取代手機的功能。在ID.7里大眾更新了系統(tǒng)的界面,讓功能的排布更加合理與人性化。雖然地圖卡死的情況依然存在,但實際不影響駕駛,因為抬頭顯示器上的導航程序依然可以繼續(xù)。
ID.7的乘坐空間和舒適度非常出色,近3米的軸距沒有白白浪費,而且后座的坐姿也很舒服,頭頂空間沒有被傾斜的車頂大量占用,可以說ID.7的乘坐體驗和更高一個級別的奧迪A6不相上下了。
操控
ID.7在山路上的操控非常穩(wěn)健,駕駛質感和奧迪A4相當。特別是支撐力和韌性讓我試過不忘,幾次試圖把ID.7開到極限,懸掛都非常自然的化解了重心的突然轉移。這可能是桑塔納(帕薩特B2)以來大眾品牌在這個級別最有樂趣的后驅車。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樂趣來自一種自信和從容,而不是暴躁地挑釁。
未來
ID.7是越級也是華彩,它的意義在于拓展了MEB平臺的極限,在同級別市場里同時扮演了開拓者和攪局者的角色。ID.7挑戰(zhàn)EQE可能有點困難,但是面對蔚來ET7等一眾在歐洲銷售的中國電動車還有不小的壓力。將來ID.7以國產(chǎn)或者進口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將會掀起巨大的波瀾。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