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評上海大眾朗逸1.4T+DSG 運動環(huán)保之力
隨著高爾夫6的高調上市,大眾車已經比歷史上任何時刻都要來得強大,因為09年他們擁有了TSI引擎與DSG雙離合變速箱。這兩個歷來只有中級車才出現的配置,如今降格進入了普通入門市場,就目前看來還沒有一個品牌能夠對大眾的技術發(fā)起挑戰(zhàn)。在這方面,一汽大眾走在了前面,而上海大眾的帕薩特、昊銳都沒有配備DSG,或許上海大眾未來要和DSG無緣了,因此很多時候筆者都認為這是德國大眾的有一種策略。但所有的猜測,都在2009年11月10日的上海大眾朗逸1.4TSI+DSG的媒體試駕會上被一一打破。

11月的上海天氣,正值季節(jié)變化時期,氣溫反復,時常會有突如其來的陣雨。這次試駕活動,就在深秋的一個雨天舉行,停在我們一行編輯面前的,就是今天的主角,上海大眾朗逸1.4TSI+DSG,而在側門上,還特別標注了5.2L/100kmKm的傲人百公里油耗。7速DSG對于動力的損失可以做得更少,同時降低發(fā)動機轉速,因此這樣的油耗我們認為還挺可靠的。


雖然目前上海大眾方面還沒有給到最終的產品售價,但是參考了一汽大眾高爾夫6 1.4T自動舒適型,以及朗逸2.0自動品軒版的價格,我們有理由相信,1.4TSI+DSG的朗逸價格,勢必會超過15萬元。雖然高爾夫6整個技術平臺要比朗逸先進許多,但不明事理的消費者,以及面對高性能三廂車的誘惑,朗逸1.4TSI+DSG能夠彌補大眾在此領域的缺失。事實上,我們見到的最終版本的1.4T朗逸與普通版本的區(qū)別非常有限。與之前車展亮相的產品相比,最終版本的外觀套件依然維持了普通朗逸的規(guī)格,沒有提供諸如額外包圍套件或擾流件的選擇。只是在頭部的部分,進氣格柵采用了蜂窩狀的運動風格打造,取消了過去水平的格柵設計。

頭燈部分則采用了類似于Polo Sporty的運動風格設計,熏黑大燈在視覺上透露出運動的氣質。頭部最明顯額,就是格柵里TSI的標志了,它意味著家轎朗逸的脫胎變化。側面的線條仍然維持原先的設計,只是在輪轂部分,使用了更為運動的16寸雙5幅輕質輪轂,但柔弱的剎車片與剎車盤仍然在訴說著其傳統家轎的特質。


至于尾部的變化,除了后備箱蓋上添加的一條柔弱的擾流板,除此之外,變化實在是有限。所以筆者也就不再這里多費筆墨。懸掛部分,朗逸仍然達不到PQ35平臺的靈活性,后懸掛采用扭力梁半獨立的形式,更多強調的是形式穩(wěn)定性,而非操控。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朗逸與高爾夫除了動力總成上比較接近之外,其他方面并無太多聯系。


在內飾方面,此次上海大眾對于朗逸1.4T的提升倒是有目共睹,純黑的內飾雖然沒有太多外觀上的變化,但依靠不同的材質變化,營造出一個相當不錯的運動風味座艙。至少讓駕駛員呆在這個座艙里面,心理功率立馬提升50%。黑色一直是運動迷的最愛,紅色的材質帶來了更多的激情,而金屬質感的裝飾條,則融合了機械的特質,正所謂冰與火的融合。


中控部分的外觀其實沒有發(fā)生什么實質上的變化,只是更多的黑色材質,以及預期產生強烈反差的銀色以及鍍鉻材質,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原先的桃木板實在是不入流) 音響機頭與空調仍然是原先的一套,只是屏幕顯示采用了逆光屏,更具科技感。

最令人心動的,就要數駕駛員右手邊位置的DSG變速箱排擋桿了。其外觀設計與高6如出一轍,縫制的皮革護套讓人充滿操控的欲望。附帶的運動模式以及手動模式,可以滿足無所謂燃油這部分用戶的需求。前方則提供了胎壓設定、ESP關閉,以及AUX音頻輸入幾個功能。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